美方频频制造虚假信息,应该做些实事

gxq926 2022-3-16 698

“美方不时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既不专业,也不道德,更不负责任,他们这么做只会使美国进一步失信于世界。”赵立坚说,美方应该做的,是深刻反思自身在乌克兰危机发展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为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做些实事。

自俄乌局势升级以来,以美国为首开始的信息舆论战再次上演,也使得这场“战争”不只发生在俄乌之间,也发生在俄罗斯和美西方之间。而这次的时间点更是耐人寻味。

中美会晤前 美媒多次散布关于中方虚假消息


中美高层会晤现场图

当地时间3月14日上午,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会晤。就是同一天,多家西方媒体散布“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要求”等信息。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任彦妍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表示,美国一直对中俄走近保持防备的态度。所以从战略角度,美国有动机离间中俄。但是离间中俄的选项有限,且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如果动员欧、日、印批评、孤立、惩罚中国,风险在于可能使中俄走得更近。

“因此,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孤立、制裁俄,防止中俄进一步走近,但不以中国为主要针对目标”这一策略,所以在罗马会晤前后散布虚假信息,明显有离间中俄之意。”任彦妍说。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报道中,美方重点提出了“预计中方将给予否认”。这一“预设牌”也不免给许多读者带来猜想空间。这也让人联想到,在俄罗斯还未发起任何军事行动前,美方一边撤离驻乌克兰大使馆人员家属,一边运送军火“支援”乌克兰,向外部释放了不少“战争即将打响”的信息,对彼时的俄乌局势造成了相当大的舆论影响。

俄乌变局下 美西方信息舆论战的套路不断

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媒体操控舆论导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拉中国下水”似乎也成了家常便饭。有分析认为,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在重要对华会谈前屡次舆论造势、抹黑施压。美国既寻求与中国合作,又希望中国言听计从。

此前,为便于围堵打压中国,给中国扣上“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帽子;当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合理正当利益时,美国又给中方贴上“战狼外交”“经济胁迫”等标签。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在俄乌变局下,《纽约时报》曾发表的两篇报道援引“来自美国匿名高官”的消息称,中国事先知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通过“匿名透露”方式释放虚假信息、误导舆论。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西方除了制裁俄罗斯,在舆论信息上也没有歇着。俄罗斯媒体被欧盟封禁,其中包括RT电视台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及其下属机构。美国的主要社交平台,比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也先后宣布封杀RT电视台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及其下属机构。

在美西方社交平台上,更是充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


CNN报道截图

此前网上流传的这一幕“暖心视频:一名乌克兰父亲在俄军进入乌克兰后,与他的女儿泪别,自己选择留下与俄军作战。西方媒体大量报道这些令人心碎的画面,但却不提视频其实是俄军启动军事行动前拍摄的,而且小女孩被送往俄罗斯避难,而非躲避俄军;美国福克斯新闻此前一个报道乌克兰局势的视频,被证实是2021年俄罗斯演习的镜头。

“文字游戏”也是一大引导舆论的手段:美军军事行动造成的“平民伤亡”在美媒的报道里就变成了“附带损害”。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民众,发现自己被埋在了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消息中。真相成了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

当然,有一点我们无可否认。近几年来,美媒在世界舆论场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美国通过抓住先发优势的模式,长期系统施行“美式骗术”,并且对大部分西方受众体十分奏效。而信息战的先发优势是巨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谎言一旦被相信,即使面对压倒性的事实,也很难动摇。所以很多人相信什么取决于先听到了什么。这也导致西方舆论对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表态长期都有“一边倒”的性质。

中方在俄乌问题立场一贯 清者自清

梳理美国的这张“预设牌”,不难发现他们习惯在一些潜在背景上大做文章。例如,俄方军事行动造成民间的一些恐慌,以及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都成了他们的“素材”。

任彦妍向直新闻记者分析到,美方摆出主动披露情报的姿态,使中国难以置身事外。此外,美国媒体反复强调的是“向中国提出军事装备以及野战食品等援助”,想要塑造俄罗斯战事失利的形象,打击俄罗斯的士气,以便在战场和谈判取得优势。

我们再来看看中方表态。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多次强调,美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企图转嫁矛盾、挑动对抗、借机渔利,可谓手段卑劣、用心险恶。乌克兰问题演变到今天,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正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所作所为,才一步步将俄乌矛盾推向了火山口。

从外交部的表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方在俄乌问题的一贯的客观立场,以及面对美方虚假信息的“清者自清”。毕竟,不论美方撒播多少涉及中方的遥远,中方作为当事人,比任何国家都要清楚消息的虚假性。而在这点上,是美方的“万能预设牌”永远预判不了的。

中美会晤“既低调又强硬”

回到本次中美会晤,美国媒体也在这个时刻释放了许多信号。关键字则可以梳理为:既低调又强硬。

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在会谈前就明确“预告”会后不会有任何官方新闻与声明。会后与媒体记者通气时,美方官员也没有就会谈的任何实质内容进行回应。

白宫方面称,杨洁篪和沙利文的会晤长达七小时,两人还进行了没有下属官员陪同的一对一会谈。与此同时,一些美方人士又渲染本次会晤中的乌克兰危机议题,甚至称本次会晤就是为了就对俄制裁问题“给中国最后通牒”、“最后一次机会”。

多位中美观察人士表示,美方对此次会晤的处理显得过于“低调”,在舆论战上又表现得过于“强硬”。

中美俄大博弈引导世界格局


资料图

现代军事冲突不仅仅是战场上单纯的兵戎相见,还包含舆论战、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多维度、多方位的较量。一定程度上,谁掌握信息和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就能推动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归根结底,这场舆论场上“不见硝烟”的鏖战,也映射了中美俄三方的互动博弈引导的目前世界格局。

俄罗斯《专家》周刊曾发表题为《中美俄:谁需要休战》的文章称,中美俄大博弈主宰世界地缘政治。

其中曾提到,大博弈最终变成了中美俄地缘政治三角关系。三方中每一方的战略家都担心另外两方结成临时或长期的联盟。但美国明显的反华和反俄政策压缩了美国的机动空间,将中俄推向更积极的协作。美国在过去几年中破坏俄罗斯羸弱经济的计划失算了。与此同时,俄罗斯拥有的先进军事技术,当然还有核武器和丰富的资源,让俄罗斯的政策方向成为美国当前最重视的问题。



上一篇:回顾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860例、本土无症状1194例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