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男子脱鞋抽秦桧雕像:磕到头拍桌子,岂止蠢昧

gxq926 2022-2-15 663


2月12日,有媒体报道说,一段在河南周口太昊陵景区发生的一男子用鞋猛抽秦桧等人雕像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后,景区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这是近日发生的事,工作人员现场已制止该行为。据报道,当时“多位游客正在排队依次拍打秦桧,唯有一小伙脱鞋抽打”,“景区不提倡视频中小伙的行为,未来也会加强管理”。

细究起来,这个用鞋底抽打雕像男子的行为,实际上也只是出格而已。据说这个景区设立这些雕像的目的,本就是“让游客拍打小人,表达憎恶”。只不过这个用鞋底抽打雕像的男子或是入戏太深,或是聪明于常人——怕用手击打雕像伤手,采取了更加剧烈的行为方式。如果“表达憎恶”可以用“拍打”雕像的行为来表示,那么,因“憎恶”程度不同,用鞋底抽打雕像也不过是行为人内心情感的一个外显。可以肯定的是,用鞋底抽打雕像所能对应的“憎恶”程度,不会是最高程度的“憎恶”。由此,基于同样的逻辑,用刀子划雕像、用锤子砸雕像(或至“碎尸万段”),也都是表达不同程度“憎恶”的方式,也都有表达方式的正当性依据。

就此而言,上述用鞋底抽打雕像男子的行为,也不过是用稍许极端的方式,让人们领悟了以“拍打小人,表达憎恶”方式的谬误性。这种谬误性,就如同小孩子的头在不经意间磕到了桌子时,其监护人以拍打桌子的举动来安慰因疼痛而哭闹的孩子一样,既以击打桌子的行为掩盖了孩子磕头与其行为之间的真实因果联系,也用可以暂时舒缓孩子痛感心理的“报复”性行为扭曲了孩子的认知。当然,这样谬误性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存,就是因为在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起相对稳定联系是最基础的认知能力,磕头拍桌子的举动,对已具备基本认知能力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讲,即失去了安慰的效果。

也正因为磕头拍桌子的谬误性太过明显,具备认知能力的绝大多数监护人都不会以此方式来安慰磕了头的孩子。由此再思,以设立雕像,“让游客拍打小人,表达憎恶”,宣泄情感,怕是连安慰孩子的那种效果也达不到吧。一个雕像,有头有脸,有鼻子有眼,命名其为“秦桧”,就能引人拍打或抽打,这种场景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不是细思极恐么?

对历史的认识,对时事的认知,从来就不是靠对着一个雕像吐唾沫或膜拜所能达成。那种对着一个被命名为“秦桧”的雕像又拍又抽的行为,既增进不了行为人对历史的认识,也表达不出行为人的历史正义感。即使是民意表达,其单向且无“互动”可能的诉诸肢体行为的“拍打”或“抽打”,也绝非是一种正常的表达。



上一篇:美国运动员批美媒不负责任报道:“那些其实都是假的”
下一篇:女子意外摔倒致美甲片掀翻指甲,医生提醒注意这件事!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