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gxq926 2021-11-16 666


深秋的太行东麓,红叶点缀在苍翠的群峰中,一抹流动的绿色飘带缠绕其间,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红旗渠,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记载了林县人民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而且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顽强抗争与天斗

长久以来,林县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翻开《林县志》,就能看到林县人民盼水、惜水、找水的历史。“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或凿地为窖,以储雨水,名曰旱井。然大旱则旱井亦涸……”据记载,从明朝起至解放前的500多个春秋里,林县干旱300多年,大旱100多年,绝收38次。历朝历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当地兴修水利,都无法彻底解决林县水源奇缺的难题。

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统计,林县550个行政村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群众外出取水往往要走上10里路,用掉半天时间。而这样挑来的水也仅仅够做饭,根本谈不上浇地。可以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间消耗在蜿蜒的取水路上,人兽争水的事更是时有发生。

1954年4月,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一次他到百姓家里,长途跋涉满头大汗,这家人还特地端了盆水让他洗脸,准确地说是一个碗。初来林县的杨贵洗完脸,顺手就把水给倒了,这让这家人心疼了好半天。事后,杨贵也自责了好一阵子。

因为水贵如油,林县人民惜之如命,许多山村的农民,平时很少洗脸洗衣服,多在过年过节、赶庙会、走亲戚等特殊情况时才洗手洗脸。即使洗脸也往往是全家合用一个盆,舀一点点水,大人洗了小孩洗,洗完了还要把脏水留下来澄清下次再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县人民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世世代代修渠引水的奋斗史。”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介绍,自元朝时修建天平渠起,开渠引水成为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历史上有记载的引水渠达50多处。然而,受时代、环境、技术等方面影响,这些渠系能灌溉的耕地仅800公顷,很多地方都难以满足基本的饮用水需求。

自力更生凿天河

治国先觅治水方。1955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的指示,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大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掀起了大兴水利的高潮。

1957年,中共林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议,党代表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在邻近的山西省平顺县考察“引漳入林”工程后,林县县委于1960年2月决定开工修建红旗渠。

“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林县人民奋勇在前。”马福运说,林县人民不怕牺牲、倾其所有,在党的领导下,历经10年艰苦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吃水和5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修渠过程中,林县人民把自力更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当时“抬杠断了改做炮锤、手锤,锤把断了当柴烧石灰。抬筐、车篓坏了就用铁丝、旧车带包边兜底,用破了再编修,直到用烂当柴烧石灰……”据统计,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元,占总投资不到15%,其余全由林县自筹。

“当时,林县干部群众每人每天的粮食供应不到一市斤,根本吃不饱。为补充粮食不足,他们上山采野菜,简单的拌一下便用来充饥。”马福运介绍,很多人都因为营养缺乏和过度劳累患上了浮肿病。即使这样,大家还是坚持战斗在工地一线,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水利科班出身的吴祖太1958年刚来到林县水利局工作,就跑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在红旗渠初勘选线时他就开始了红旗渠的设计工作,解决了渠首拦河坝、青年洞、空心坝等设计中的诸多难题,短时间内拿出了第一本施工蓝图——《林县“引漳入林”干渠工程初步施工安排》。更是在开工后没日没夜地勘测现场绘制图纸,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

1960年3月28日傍晚,在王家庄隧洞工段上,晚饭时民工们反映洞壁上出现了裂缝。吴祖太听后把饭碗一推就往洞里跑,身边人劝他天已经晚了明天再看不迟,他却说早一天排除险情好。哪知进洞10分钟后洞顶就塌方了。吴祖太牺牲时年仅27岁。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让子孙不再受穷,就要奉献当下。修建红旗渠事关林县人民的生存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精神动力耀今朝

如今,红旗渠风景区已成为5A级风景区,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红旗渠纪念馆等,更是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范淑云说,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完成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年,广大党员干部在县委“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号召下,干在先、冲在前,涌现出了吴祖太舍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险、李改云舍己救人等众多感人事迹。50多年过去了,当地群众依然对这些党员干部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们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谋了福祉。

新时代的林州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数据显示,2020年,林州市生产总值5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6元。同时,林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河南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特有标签。”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是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

今天,在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当年在林县群众中流传的话:“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紧紧抓住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新城建”释放城市发展潜能
下一篇:孟晚舟无罪释放内情曝光!除了中方介入外,最终的转机是这件事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