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又来巨头!华为拿下支付牌照,要抢支付“生意”?

admin 2021-3-29 842

移动支付江湖,一直不缺大的“玩家”。5年前曾带着HuaweiPay布局支付市场的华为,如今从硬件设备提供商又增加了一个身份——支付牌照持有者。

据企查查显示,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下称“讯联智付”)已发生工商变更,股东上海沃芮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沃芮欧”)退出,新增股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00%。华为也由此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相伴相生,与其把机会让给别人,不如自己动手。”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不仅如此,支付牌照也是建立金融生态的基础,目前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也在金融领域有所布局。

讯联智付“易主”,华为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据企查查信息,第三方支付公司讯联智付已“易主”,股东由沃芮欧变更为华为。

综合央行官网及工商信息,讯联智付成立于2013年6月,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于2014年7月获得支付牌照,2019年续展时,不再包含“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目前,讯联智付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牌照有效期至2024年7月。

讯联智付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关荣,历任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副行长,2014年12月至今任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通股份”)总裁,证通股份有着“证监会版银联”之称。

华为本次股权收购的交易对手沃芮欧,就是在证通股份旗下。再向前回溯,这张支付牌照最早属于中兴。

资料显示,迅联智付早期曾由中兴100%控股,讯联智付2015年底推出的首个移动支付产品即命名为“中兴付”,用户可在中兴手机上下载电子银行卡、公交卡等,用“中兴付”代替钱包使用,同时还有缴水电费、餐饮、团购以及理财等功能。

但该产品推出不到一年时间,中兴便开始逐渐退出了讯联智付。2016年5月,中兴与沃芮欧签署协议,以3.85亿元转让讯联智付90%股权。2018年1月,中兴彻底退出讯联智付,沃芮欧全资持有讯联智付。

华为的支付布局路

事实上,华为早就涉足过支付领域。

2016年,二维码支付还未成为现象级支付方式时,曾与手机Pay正面交锋。彼时,HuaweiPay、ApplePay、三星Pay、小米Pay等陆续推出,几乎成了手机标配,初期也掀起了一轮绑卡高潮。不过,基于NFC技术的各种手机Pay没有实现爆发,目前“扫一扫”仍是主流。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覆盖率及收银员培训等各方面原因,不少Pay产品的使用率并不高。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谈到手机Pay时也表示,主要还有推广场景及背后分润模式的问题,在开始推的时候特别复杂。

从企业布局角度而言,业内人士表示,手机Pay属于银联云闪付产品在手机终端的应用,支付通道和账户资金分别由银联和银行把控,手机厂商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硬件设备提供商,对其金融布局意义有限。

获得支付牌照后的想象空间相对更大。多位受访者都表示,持牌经营是金融业务的基本原则,有支付牌照后能规避相关业务潜在的合规风险。“起码自己内部的商业不用再找外部支付机构合作了,而且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比如数字人民币、合规、金融产业发展等。”

华为还是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官宣”合作相对较早的机构。2019年11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一行到华为深圳总部调研,数研所与华为签署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

有支付机构人士近期对记者提到,有地产公司拥有支付牌照,因为交易额大,旗下支付公司几乎可以“躺着赚钱”。对此,王蓬博表示,地产旗下支付公司除了缴费估计还有一部分担保交易,华为其实一直在利用手机硬件对应的C端流量挖潜,比如在视频里做信息流广告等,本身就是支付可以应用的地方。

巨头纷纷出手支付牌照:与其把机会让给别人,不如自己动手

贝壳财经记者对比央行发布的2016年和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看到,2020年移动支付业务1232.20亿笔,金额432.16万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4.79倍、2.74倍。

面对移动支付这个大蛋糕,很多巨头企业早就摩拳擦掌。截至目前,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国美、美的、滴滴等都已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同为手机厂商的小米,也已拥有一张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相伴相生,与其把机会让给别人,不如自己动手。”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

比支付更大的金融市场是理财和融资,以支付积累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为基础,能够向个人征信、消费信贷、理财产品销售、小微企业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延伸。目前,小米除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外,还拥有银行、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在内的多张金融牌照。

国内另两大手机厂商OPPO和vivo也已布局金融领域。vivo和OPPO共同持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贷款产品方面,vivo推出了“借钱”和“维惠贷”,OPPO上线了独立APP“欢太金融”。

业内人士也提醒,企业获得支付牌照之后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引导用户使用自己的支付产品。



上一篇:中国空间站建设“开局之战”打响
下一篇:小米到底有没有实力造车?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