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三家已表态,李嘉诚却还在捞最后一个铜板?

admin 2019-9-30 1921

社会稳不稳定,根源其实在于经济问题。在香港,土地大部分都垄断在“四大地产家族”里。而近期香港政府将以“特惠补偿”的方式收回逾748幅恒基兆业私人土地,涉及面积约68公顷,以及被9个坟墓所占用的土地,所涉面积约752.8平方米,以发展位于香港北部新界的新市镇工程。此举算是表现出了恒基兆业的社会责任感,但富可敌国的香港地产四大家族,政治觉悟却大不相同。

自从香港郑氏家族旗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将合计捐出香港27.8万平方米地皮兴建社会房屋,舒缓基层居住压力,帮助建设社会后,恒基兆业是第二个配合政府舒缓基层居住压力的企业。

(居中为新世界发展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

预计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全面落成后,将提供合共约71800个房屋单位。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将提供约21000个房屋单位,当中18000个为公营房屋单位,预计首批私营房屋及公营房屋住户分别可于2023-2024年及2026-2027年入伙。

对于此次政府收地,恒基兆业地产表示,港府此次收地涉及恒地所有的近10公顷农地储备。“政府说要收地来建公营房屋,我们是乐意配合的。”恒地发言人表示,本次是集团第一次被政府收地,土地尚未有规划。

而早在9月中上旬,“四大地产家族”之一的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在仙界屯门地区已经有两幅土地被政府收回。同时“郭氏家族”也表明了对政府收地的立场:“愿意配合政府,但计划收回的农地必须是已规划作为公营房屋用途的土地,不应把收回的土地重新拍卖。”

根据美林报告,截至2019年6月末,香港四大开发商恒基兆业、新鸿基、新世界和长实地产共计持有农地面积约955万平方米。其中,恒基兆业持有426万平方米,新鸿基持有288万平方米,新世界持有157万平方米,长实地产持有84万平方米。

香港地产四大地产家族中三个已经有所表示,目前唯一没有行动的当属地产圈里最有名也是最精明的李嘉诚了。香港人曾经很爱李嘉诚,他是年轻人的“励志偶像”。他的“精明”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老谋深算的李嘉诚颇具战略眼光,对宏观经济预判相当准确,在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一线城市,长和系的土地一囤就是十几年,坐等地价升值空手套白狼。

李嘉诚曾说:“我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而据熟悉他的人士说,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2013年10月,李嘉诚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他将在内地的房子陆续卖掉,东方汇经中心是他第一个脱手的对象,买家是交通银行,李嘉诚这一单获得了90亿港币。2014年4月份,李嘉诚的两个儿子联手将北京地标建筑物盈科中心卖掉,售价57.5亿人民币,时隔一个月,李嘉诚将长园集团股权全部出售,同年8月份,李嘉诚卖掉上海的盛邦国际,获利近3000万。

2016年,长江实业地产宣布以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30亿港元)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此次交易的金额超过丰树收购太古又一城的188亿港元,创出整个中国乃至全亚洲的单一物业交易纪录!

2017年7月31日,李嘉诚旗下公司宣布145亿抛售香港资产,2017年10月15日长实集团以约402亿港元转让中环中心。

李嘉诚频频出售物业,据不完全统计,如世纪汇出售,包括超市、港口、能源等其他资产,近些年清仓式出售套现国内资产金额达到上千亿,而旗下公司期间没有新增投资。

不得不说李嘉诚是炒房高手,十几年前低价疯狂拿地,在高位全部高抛给了“接盘侠”,高位套现离开中国,转而前往欧洲投资。

如今年轻人渐渐意识到,那让人绝望的房价,或许正是以加拿大籍商人李嘉诚为代表的一批超级富豪们推波助澜造成的结果。

香港阿公阿婆们早上起床买菜煮饭,去的是家门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轻人买护肤用品,去的是公司楼下的屈臣氏;还有很多香港人要将收入的一大半用于偿还长江房产的房贷。港人看电视听电台,是李嘉诚小儿子李泽楷的电信盈科的;家中安装的电话网络,则是和讯黄埔的。

“李嘉诚旗下没有一个畅销世界的产品,做的都是投机的生意。”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这样讽刺过李嘉诚。

李嘉诚家族把控的长江集团产业遍布全港,企业家宗庆后曾表示:“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李嘉诚的行为实际上是垄断,这造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在香港经济腾飞的那些年,四大地产家族凭借才智和勤奋一路扶摇直上,收割了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的财富,把持着绝大多数的资源,在经济上“统治”着香港。

久而久之,香港财富的聚集程度令人咋舌。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资产排名前十的富豪的资产总和约为1445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总值的42.5%。

他们中几乎清一色来自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自带的泡沫属性,使得富豪们的资产快速膨胀,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香港人一直生活在“李嘉诚们”的“地产霸权”和“金融霸权”之下。

如今的香港,被房地产压榨得只剩下金融业。金融虽然很重要,但只能给极少数精英人群带来巨大财富。一业荣,百业枯,过度金融化只会急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这是典型香港一家八口人: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4个6个月至14岁的子女,居住在面积10平方米的房间内。

艰难的居住环境,让香港年轻人连打个炮都要到外面钟点房排队。

2013年,多个社会团体公开抗议,要求香港政府创设“李嘉诚税”(即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李嘉诚对此一笑置之,并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想必,这也是他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一个原因。

虽然李嘉诚是富可敌国的亚洲超人,但我们却不能从他的手下看到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他的巨大财富来源于他赶上了好机遇,垄断了房地产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资本运作玩得倒是贼溜儿,一路滚雪球积累了巨额资本……

李嘉诚办公室里挂的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等字画。而在香港地产四大地产家族有三个都体现社会责任时,他却默不作声,装聋作哑,一副老谋深算只重视自身利益的资本家的面孔。

香港近几个月社会不稳不和谐有多重原因,但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绕不开房屋问题。根据去年底的《长远房屋策略》,未来10年,香港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定为7:3,政府能觅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

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意味着自有财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一次利益平衡。这些土地,主要指囤积于地产商手中长期不开发的土地。根据《基本法》105条,征用土地的补偿“相当于该财产当时的实际价值”,收回是有偿的。但由于《基本法》第6条与第105条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外加援引条例或遭旷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区政府对于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过迟疑。

然而,诸路不通后,收回土地仍是可行之道。给出土地,也是调整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次契机。香港社会被金融地产互相缠绕的发展逻辑捆绑已久,但这一发展模式,潜藏着不少危险。一旦香港社会打上死结、失去竞争力,所有人的房产都会不断贬值;只要东方明珠持续保持竞争力,那么受益者,一定是香港企业与市民。

在住房问题上,香港已错失诸多历史契机。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八万五计划》,提出每年兴建公屋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10年内让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购住房;梁振英执政时期,也将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当作首要任务,提出要加速修建公屋;林郑月娥上台后,提出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

而其中最诱人的,是以市场价2.5折的价格购买公屋,以及“首次置业免息贷款”。如果香港能实现“中低收入市民2.5折购房”,并最终让70%到80%的市民拥有自己的房子,那将是一个非常值得赞许的伟业,不仅可以让香港社会更稳定和谐,也可以大幅增加香港的城市竞争力。

但这些完全为香港长期公共利益考量的方案,或草草收场,或大打折扣,或至今搁浅,都称得上命运多舛。

究其原因,既有反对派在立法会的拉布,为反对而反对,别说“明日大屿”计划本身,即使是申请研究该计划的拨款议案,还因政治缠斗在立法会搁置;也有地产商为既得利益,不断要挟政府、捆绑民意,这让整个香港社会陷入房子买不起又跌不起、不够住又建不起的泥沼;这也导致一些公众对特区政府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了解、不信任。

资本集团控制了香港的方方面面,把触角伸到了每个角落,以至于香港的经济已经完全被资本集团绑架,地产和金融成为了香港的支柱产业,财阀们控制着各行各业,甚至收租金可以收到比港府的税收还多,比如海港城日赚1亿,附在香港人身上吸血,每个香港人一生都在为资本集团打工。

财阀们显然想自己的利益链条不被打破,能长期吸香港人的血,让资本可以世代传承下去。但是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要养活700万人,单靠地产和金融是做不到。同时香港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市民买不起房,大家每天在为财阀打工,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这样的日子不是港府想看到的。

而懂政治的几个企业家已经主动出地,释放善意。但有的企业家,口口声声说对香港未来负责,对年轻人“网开一面”。实际行动则是打自己的算盘,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

有网友喊话李嘉诚,“郑氏家族无偿捐地!李嘉诚看到了没?”李嘉诚怎么回应的呢?

据香港媒体报道,长实发言人指出,农地作房屋发展完成需要时间,可能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要人士受惠,会就这方面作出研究。发言人称,一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及长实亦有以捐款方式直接支持不同的社会公益项目。

呵呵。

有人说,我们没必要去用道德绑架李嘉诚。但企业要发展,也要负有社会责任,不管在国内外都是公认的准则。现在内地住房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央媒人民日报近期撰文表示,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这表现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香港房地产了,尽管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香港市民有了新的希望。


上一篇:香港首家! 郑氏家族无偿捐地33万平助香港建房! 或惠及上万港民
下一篇:美参议员在香港发表极端荒谬言论 外交部驻港公署回应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