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台立法机构审议所谓“太空发展法”草案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该草案于今年2月正式提出,并已获得台行政部门通过。据悉,该草案合共六章,涵盖所谓四大面向:一是“宣示发展原则,符合国际太空法精神接轨国际”;二是“规范太空活动,确保太空活动的权益与安全”;三是“设置发射场域,让火箭发射场域合法安全”;四是“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战略产业”。
台湾前民意代表林郁方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表示,台当局要对所谓“太空产业”做推动,还有一个目的当然就是军民两用之间的协调问题。他认为,太空产业不会是纯民间的、纯经济的,跟军事都是紧紧相扣的。
台湾的太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呢?经过第一、二期太空科技计划,台湾成功自主研发出“福卫”卫星,让其为成为第32个拥有卫星的地区。目前,“福卫”系列卫星,已经到了“福卫7号”,该卫星于2019年在美国发射。细数这十年来,台湾发生“莫拉克”风灾、高雄甲仙地震等,几乎每一个重大天灾,各地都使用了“福卫2号”的实时影像。日本“3·11“大地震更是发挥“福卫2号”的贡献,事发后的前两周,日本政府救灾会议上使用的照片,几乎都是“福卫2号”提供的实时影像。据悉,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其背后就有不少来自中国台湾的华裔工程师的功劳。
同时,台湾太空技术存在明显短板,虽能研发“卫星”,但无发射能力。另外,岛内舆论也担心,资金短缺加上相关专业人才不足,恐怕难以支撑蔡当局进军太空的野心。
林郁方指出,台湾“福卫”卫星也不是自己发射的,从台湾目前的水平来讲,虽然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技术应该还不是很精纯,还没有过把自己的卫星打到太空去的记录。未来看得出台湾是准备制造自己的火箭,然后再把自己制造的人造卫星打到天空去。
台湾第一期太空计划自1991年开始以来,并未收到广泛注意,为何“太空发展法草案”受到如此关注?实际上,台当局对太空技术早有野心,早在1972年就完成了首次探空火箭实验。随后,台湾当局“中科院”也带着军事目的加入火箭技术开发,希望借此发展弹道导弹、卫星发射等技术能力。从1998年发射“探空一号”开始,台湾开启了正式的探空火箭计划。在连续成功发射3次后,台湾从2004年启动了第二期长程计划。
台“太空计划”备受外界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浓厚的军事意味。弹道导弹研发基本都是从探空火箭起步的。由于中远程弹道导弹属于高敏感性武器,国际上有“反弹道导弹条约”对此严格管制,禁止出售和获得射程超过300公里、弹头超过150公斤的弹道导弹,以及相关的技术和部件。对于台湾来说,发展探空火箭计划就是研发弹道导弹所必需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不断发射探空火箭,台湾可以探索弹道导弹所必需的多级火箭技术、弹道飞行数据,以及火箭姿态控制和返回技术等。
据了解,台湾探空火箭的箭体,是由“天弓二型”导弹改造而成。这种台湾自制的防空导弹,去除战斗部、导引头后,就变成了可携带150公斤有效载荷、达到300公里高度的探空火箭。虽然“天弓”导弹的发动机已经是台湾所拥有的最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它的推力离弹道导弹的要求还差很远。台湾何时能解决大推力火箭技术,才是这项探空计划最大的看点。
林郁方称,因为台湾已经有能力发射弹道导弹,因此如果能够发射弹道导弹,应该就有能力把人造卫星打到太空轨道。所以台湾未来应该会积极地朝这方面去运作,建立自己的火箭发射系统,然后进行快速试射,再把自己的卫星放到火箭上,射到太空轨道上去。
不过,探空火箭要真正变成弹道导弹,还必须解决火箭飞行控制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而这都是台湾长期以来的技术短板。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此前爆料称,美国为避免卷入未来台海战争,正暗中有限度地支持台军发展中远程导弹,同时协助台湾建立能密切监控大陆东南沿海的太空卫星网,以此提高台军自身的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