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等,展开了一场激烈讨论

gxq926 2021-12-13 652


12月11日,2022环球时报年会在北京举行。数十位政界、学界和舆论界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寻找转机,中国破浪前行”,与会嘉宾共同梳理即将过去的2021年,并对2022年的国内外局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时殷弘:美在台湾问题上变本加厉,预计中美关系未来整体会向下波动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称,目前美国的对华态势没有变,而且变本加厉,同时中国的态势似乎也没有变,因此可以预计中美关系未来整体上会是向下波动的。


时殷弘当日梳理了美国近期对华的一系列动作,如近期宣布不派官员参加北京2022冬奥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将中国作为讨论焦点等。时殷弘认为,美国对华态度正不断恶化,采取的行为也在变本加厉,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

时殷弘提到,近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与台当局经济部门负责人王美花进行视频会谈,宣布建立台美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架构以推动台美科技合作,目的是建立商业联系和加强投资,以加强芯片供应链,深化美台全面经济合作。此外,美国也邀请民进党当局出席所谓“民主峰会”。

时殷弘认为,美国在台湾有紧要利益。美国参议院外委会成员此前一致认为,如果收复台湾,中国将在第一岛链支配太平洋,半导体供应链也将落入中国手中。

在发言中,时殷弘还列出当下中美关系中14项“大问题”,包括台湾、南海、军备竞争、新疆、香港、贸易争端和产业政策、意识形态影响竞争等。“小问题有很多,但都没有决定意义,只有在这些大问题上出现显著改善才能称之为中美关系的重大缓解”, 时殷弘表示。

杨毅少将环球时报年会发言:中美最危险的冲突点在台海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表示,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宏观层面来讲,中美关系的冲突点就是大国崛起的矛盾,而缓和点就是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不得不合作。


杨毅少将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杨毅表示,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事业势不可挡,这是我们的定力与勇气,是我们的决心与信念。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恰恰缺少底气和信心。所以它感觉霸权受到挑战,极度焦虑,采取了包括“冷战”在内的各种手法打压、遏制中国。我们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合作”,这是我们的良好愿望,美国既不相信,也不甘心,所以他们提出从实际地位出发跟我们打交道,坚持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激烈竞争,这就是两国在战略或者宏观层面上的冲突。

杨毅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点在于,中美体量都太大了,都承受不了全面冲突的代价。因此两国剧烈竞争到一定程度,要撞车了,必须要管控分歧,管控危机,就会不得不妥协。

杨毅表示,从微观层面来看,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都存在冲突点,如政治、经济、安全。尤其是安全方面,中美两国都不愿意全面爆发军事对抗,但是许多热点问题又有引发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他按照冲突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的顺序,做出以下排序:首先是台湾海峡,第二是南海问题,第三是东海问题。他认为,实际上,台湾问题日益激化,中美两国都在为此进行准备,既有方案的准备,也有力量的准备,这是最危险的冲突点。

杨毅最后表示,中美关系在微观层面的缓和点,他认为首先是两国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全球与地区方面的合作,比如气候变化、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等。不是美国愿意跟我们合作,它是不得不跟我们合作。第二是经贸领域,尽管美国不少人主张“中美脱钩”,但是“脱不了”,也脱不起。因此中美经贸往来也是一个缓和点。第三点就是军事安全危机,中美都是拥核国家,爆发全面军事冲突对两国、全世界都是灾难。所以不管主观愿望怎么样,客观上中美两国之间必须在危机管控方面进行合作。

吴心伯环球时报年会发言:未来一年中美关系紧张缓和、改善对峙并行

“我对未来一年的担心还是在台海地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和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表示,看来拜登政府对台政策已经有了全面调整,也是在全面升级跟台湾的关系,尤其在外交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上。吴心伯指出,过去美国对台问题主要是从军事和地缘政治角度考虑,现在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考量,就是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重要性,这是具有战略价值的。

“现在美台关系是在外交、军事、经济全方位的向前发展,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在军事上。美国高级军事将领讲未来6年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美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台湾军事支持,同时加大对大陆军事威慑,这个威慑也就表现在美国今后在台海方向越来越多的、直接的对大陆发生军事上的对碰。海上、空中、水下,今后两军对峙会越来越多。”吴心伯说。


吴心伯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意味着冲突风险在上升。” 吴心伯强调,特别是我们要关注到,拜登政府内部对华团队、外交安全团队,基本上都是鹰派主导。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只会不断升温,很可能到哪一个节点会有一个爆发,只有爆发了以后双方才会审视这个问题。

从缓和中美关系上来讲,吴心伯认为,整个中美关系进入了“战术上的缓和期”,很大程度上因为拜登出于一种实际的需要,在一些问题上需要中国的配合,明年双方可能在外交、经济等领域互动和交流频率会增加,在经贸关系上有些领域会有所改善,比如说对华加征关税,由于美国国内通胀,希望有所缓和,很可能一方面减一些关税,同时另外一方面又会给中国增加一些关税,增加的理由就是中国政府补贴等等。

“拜登在对华问题上想往前走一步,改善一下,但是他先‘往后退’,来阻止共和党推行他对华行动。把反对派的口堵上,这是拜登对华政策上的技巧。” 吴心伯另从中美互动机制上来讲,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以后,双方考虑建立一个对话机制,相当于工作组的关系,这也是在意料之中,通过几个大类别——外交、安全、经济等等几个方面的对话,来推动一些领域的改善和协调。

吴心伯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是紧张缓和、改善对峙并行,这也反映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套路,就是两手都在推进,但是对华竞争、打压、遏制仍然是主要因素。

“所以,这里我们要有充分准备,用外交部的话讲,就是‘不抱幻想’。”吴心伯说。

黄仁伟:明年可能不会发生重大台海危机,中美冲突点会在意识形态

以“世界寻找转机 中国破浪前行”为主题的2022环球时报年会11日在北京举行。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明年中美必然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黄仁伟认为,202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点将集中在经济领域,但冲突点不会在台海。目前来看,虽然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但这还不至于变成“战略性对抗”,因此明年不太可能发生重大的台海危机。


黄仁伟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但明年中美两国均有大事,中国将召开重要会议,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因此意识形态冲突将必然发生”,黄仁伟表示。

美国明年将举行中期选举。黄仁伟说,由于拜登所属的民主党选情危险,当共和党攻击民主党时,拜登可能要做得比共和党更加反华。各种因素叠加下,明年美国媒体和舆论的反华浪潮会非常之高。

黄仁伟同时预测,虽然明年美国不会改变对中国经济的“精确打击”,但还是会在经济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经济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首要问题,经济恶化会对选举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美国需要优先解决经济问题,这决定了不会和中国进行全面经济对抗。

朱锋:这一年中美关系最大不确定性,在于拜登政府尚未明确这一点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谈了他对中美关系的三点基本看法。


朱峰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朱峰表示,拜登执政近一年,确实在努力寻找他所谓的“有效的中国政策”,但现在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与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美国国内的政情、军情,包括疫情。在美国国内政治对拜登的中国政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干扰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不愿意去“特朗普化”,另一方面又要借强硬的对华政策来获得执政亮点。所以我们确实看到,拜登的中国政策捉襟见肘。

朱锋认为,今天中美关系最大的问题,也是美国政界包括战略界在讨论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和中国的“战略竞争”。因为“战略竞争”可以把对手作为“战略对手”,也可以当作一个“战略敌人”。

所以问题出现了:拜登在努力寻找所谓的“平衡”,中美可以战略竞争,但不可以战略对抗。但问题是,今天美国国内政界关于中国的辩论,以及美国各派强硬一致要“抵御来自中国挑战”的美国霸权意识,使得今天的拜登中国政策不管怎么定位,都在朝着越来越具有对抗性、冲突性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在趋势非常明确,即尽管拜登政府想“稳”,但是“稳不住”。

朱锋最后表示,这一年中美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拜登政府迄今为止无法明确,他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中国这个“战略对手”打交道。现在美国国内政策的基本表现以及美国的政策惯性、霸权思维,有可能把美国的中国政策不断推向“战略敌人”方向。我们必须防范,我们也必须有效化解。

何伟文:2021年标志美国单边对华“贸易战”进一步失败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认为,美国单边对华发起的“贸易战”在2021年进一步失败,但中美经贸关系在过去一年并没有实质性改善。


何伟文 资料图

何伟文认为,经济跟政治不可分割,在当前大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不太可能改善。2021年,美国虽然在中美经贸方面讲了很多好话,但实际上是否改善需要看三方面有没有做到:不能阻止中国发展,不能攻击中国的制度,撤销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单边制裁、科技封锁。实际上美国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做到。

何伟文说,2021年标志着美国单边发动的贸易战争进一步失败。今年前11个月,中美双边贸易出现惊人增长,预计全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7500亿美元,较2018年增加10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对美出口再继续扩大,而且92%的关税是美国自己掏腰包的。

何伟文概括称,中美在经济上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而且还将持续。另一方面中美在地方层面、企业层面的合作都会加强,中美双边贸易额2022年可能还要超过今年。

张颐武环球时报年会发言:美国对中国不是“冷战”,是“耗”和“熬”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2021年有很多变化,中美之间的社会氛围越来越严峻,双方之间的冲突、话语上的交锋越来越严重。

张颐武表示,中美之间的每个冲突最后都被归结为大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上升到冷战式的根本性分歧,最近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但这跟冷战非常不一样。因为底层结构不一样,中美经贸的依存度太高,在碳排放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非常明显。


张颐武认为,美国对中国可能变成了这样的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耗中国,高的层面从政治上的争论来消耗,低的层面包括经济围堵、政治、军事等方面。2022年我们可能看不到正面、直接、大规模冲突的风险,但是“耗”会很明显。另外“熬”也是,美国试图通过战略高度、意识形态、文化高度来占据合法性。美国的“民主峰会”就是熬住你、耗住你,用所谓的合纵连横的方式,用所谓的合法性来耗你。“熬”和“耗”是长时间的进程,这与“冷战”双方在小地方不断的军事冲突不一样。



上一篇:蔡英文任内8个国家与台"断交" 马英九:恐怕只是开始
下一篇:今天,我们取得重大胜利!接下来还有几场硬仗要打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