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毒教材”美化鸦片战争!国耻家恨岂容颠倒黑白

admin 2019-11-4 1776

近日,一份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中国史教材在网上流传。其中将鸦片战争表述为源于中英两国当时的所谓“政治、贸易体制和司法制度冲突”,只字不提英国大量输入鸦片令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以及鸦片带来的毒祸等,引发巨大争议。

这一段描述来自该校九年级阅读材料《为什么中英爆发鸦片战争?》。文章不仅将鸦片战争“合理化”,还反指中国“傲慢”。该校校长陈伟佳证实,该阅读材料由校内老师所制,承认老师在处理伸延阅读材料时有不足,引起家长及公众误解,会严肃跟进。

态是表了,但“严肃跟进”会严肃到什么程度,跟进到什么地步,只怕远不是校长说说那么简单。此情此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前两天香港刚有一所中学的教材将黄之锋列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还对其所作所为大加赞赏。

黄之锋是什么样的人,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但就是这样一个卖身求荣、数典忘祖之人,却华丽丽地被罩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光环。世界观、价值观崩塌错乱至此,在“鸦片战争”这一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上颠倒黑白、搬弄是非,也就不足为奇了。

透过荒谬的教材,可以一窥香港教育的严重问题。无论是通识教育教材,还是校园里一些教师,都把课堂当成了撒播政治观点的“沃土”。比如通识教育教材无标准、“不送审”,便有人借此刻意放大香港与内地矛盾,鼓动学生通过“非制度化途径”表达诉求;还有的教师上课不讲知识、不谈规律,夹带私货、观点先行;教协甚至煽动学生不要上课,去搞政治……其结果就是香港教育“泛政治化”,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年轻人遇事容易情绪化、走极端,社会充满戾气、负能量。

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树立最基本的是非对错观念。而目前香港的动乱,很大程度就源于教育体系的崩溃。是一些老师无德、无礼、无义,导致青年学生无学、无家、无国。当教育本身脱离开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景深,抽离掉最基本的家国体认和爱国情怀,那么年轻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就极容易流于表面,被一些简单的口号牵着鼻子走。

教育如此,媒体也是如此。很多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社交媒体,其实都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内地。

正如港籍政协委员、香港《广角镜》杂志社社长鲁薇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专访时所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所接受、被灌输的都是反中、反共、反对内地的这一套,那么他们自以为享有的自由实际上就是闭目塞听,囿于一城之小、不知世界之大了。

同样是这两天,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获355位传媒界人士联署,去信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投诉香港电台制作的一些节目成为反中乱港平台,严正要求取缔以煽动暴乱、反对香港特区政府为目的的节目。

义愤填膺之中,可能很多人还记得那张香港记者围拍警察的图片。透过这张“堪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图,人们看到心酸、滑稽与巨大反差,更看到长期以来,一些港媒口中的“新闻自由”,无非是对事实的自由裁剪。

“毒教材”加“毒媒体”,香港青年的成长环境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事实上,在教育和媒体的交织引导下,香港问题似乎正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这些被荼毒的青年,也终将步入社会,甚至会走入教育和传媒行业,而根深蒂固的错误价值观势必将带来新一轮的错误循环。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眼下,香港的教育业和传媒业,亟须一场根本性的拨乱反正。当务之急,就是让那些真正懂青年、真正关心爱护青少年、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办教育、办媒体,坚决抵制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教材、课堂、媒体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

惟其如此,香港年轻人才有希望,香港社会才有未来。


上一篇:“中共代理人”修法卷土重来,台商强烈谴责!
下一篇:“挂羊头卖狗肉”的NGO——香港乱局的幕后推手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