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挂钩”,美国给我们挖了个大坑

gxq926 2021-10-15 526


日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提出中美经济“再挂钩”,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热词。苏黎世会晤后,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但美方仍未做出实质性行动。

中美关系是否出现了转机?如何理解美国提出的“再挂钩”?怎样应对美国打着“规则”的旗号对华进行遏制封锁?如何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推出“重点知识”栏目,本期专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伟文。

核心提要

1.停止攻击中国、取消对华关税及制裁、停止干涉中国内政,这3条中美关系改善的标准,美国一个也没做到。

2.无论是“脱钩”(decoupling)还是“再挂钩”(recoupling),都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其中隐含着美国的叙事方式和话语陷阱。

3.美国指责中国贸易体制“以政府为中心”、“违反国际规则”都是谎言,美国用谎言和我们谈道理,必须彻底推翻。

4.美国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头号位置,而中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结底,中国分两步走实现伟大复兴,还是看我们自己。

5.全球发展的重头在东半球,北美地区对东半球的依赖更大,而东半球对西半球的依赖较小,长期来看,我们要有信心。

3个标准,美国遏华战略没有改变

知事:拜登上台后,施行了比特朗普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遏华战略,但近期一系列互动(中美元首通话、孟晚舟回国、苏黎世会晤)表明,中美关系出现一些转机,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新政府已经完成对华探底?

何伟文:确实出现了一些趋缓迹象。从拜登政府表现出的一些姿态上看,他们首先是跟特朗普政府保持距离,提出中美不冲突,但他们突出的是竞争。表面上,竞争比较中性,大家都可以发力。但美国的竞争手段并不讲文明和道理,目的还是要把中国压垮,只是字面上采取了不冲突的方式,用了一个好听的说法。

拜登 资料图

中美苏黎世会晤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美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更加直白了——激烈的竞争就需要激烈的外交,所以美国采取的对华战略仍然是非常尖锐的。

现在有一些分析说中美关系正在缓和、回暖,我觉得从一些互动和表态来看,美国人确实说了一些缓和气氛的话,但这不代表中美关系有实质性的回暖,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中方讲得非常清楚,中美关系恶化到这一步,是美方造成的,球在美方一边。到了何时我们才能认为中美关系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有改善?我认为应该有3个标准,也就是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划的3条红线:

第一,美国不能再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再纠集盟友来围堵中国。

但美国在这些方面的动作一刻没有停:9月份,美国搞了一个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是军事方面的,同时把核潜艇扩散到澳大利亚,其目标只有中国。9月28日到30日,美欧又举办了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会议,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七国集团之前还企图要“封杀”一带一路,美欧要成立自己的产业链把中国排除出去。同时美国又在加紧推进印太同盟,不断在南海搞事,不断在台海挑衅。这些任意哪一条,都不是正常的。

第二,在经济和贸易上,美国要把关税撤销,要把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拿掉,但现在一个没动。

目前有一种说法,“拜登已把特朗普的关税取消了一部分,因为拜登要加紧推进关税豁免”,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关税豁免跟取消关税完全是两个概念。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条例里边有一条附则:如果一家美国企业觉得加了关税会影响美国人就业、影响美国企业的盈利,或者说他们的产品只能从中国进口、不可替代,那么就可以申请豁免。这是属于关税豁免的程序,而不是推翻了加征关税政策。

孟晚舟回到中国。图源:央视

关于取消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也是一个道理——孟晚舟回国之后,接着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就说要加大对华为的制裁。都是换汤不换药,本质没有变。

第三,美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美方虽然表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沙利文接受采访时又说,美国不允许中国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现状,如果改变,美国一定会支持台湾。

从这3条标准来看,目前中美关系虽然出现了“转机”,但美国方面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转变”,美国对华遏制战略没有实质性改变。

所谓“再挂钩”,隐含美国话语陷阱

知事:“再挂钩”成为近期中美关系中的热词,如何理解“再挂钩”?

何伟文:“再挂钩”这个词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提出来的。从她讲话的全文来看,她一方面提到了美中经济“再挂钩”,同时又指责中国的贸易政策是“以政府为中心”的、“违反国际规则”的,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很大损害。

事实上,从前一阵的“脱钩”(decoupling),到现在的“再挂钩”(recoupling),都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我认为不要顺着美国的叙事方式,掉入他们的话语陷阱。

中美经济有没有“脱钩”?特朗普大肆搞“脱钩”,到底“脱”了没有?从贸易数字来看,今年1月至8月,中美贸易额达到了4703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而在特朗普搞“脱钩”前,2018年1月至8月的同期贸易额是4142亿美元。

此外,从目前中美贸易的势头看,今年全年的贸易额有望突破700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是历史最高水平,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也有望达到1700-1800亿美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这怎么脱钩?

既然没有“脱钩”,为什么说“再挂钩”?这里面有美国自己的考虑。美国现在指责中国的贸易体制,要求中国必须彻底改变所谓“以政府为中心”的、“违反国际规则”的做法,特别是政府不能支持尖端产业的发展,只能企业自由竞争,尤其是芯片领域。在规则方面,也必须按美国定的“国际规则”来。

美欧TTC计划将中国排挤出去。图源:金融时报

与此同时,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TTC)会议上,他们重新梳理了一遍关于芯片的供应链,完全把中国排挤出去。会议结束后雷蒙多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排斥中国(Deny China),就是不允许中国发展高端产业。

所以我认为,不必过度强调“再挂钩”,那是美国人的叙事方式,要拿出我们的话语权,要发展平等互利的中美供应链。

美国用谎言谈道理,必须被推翻

知事:刘鹤副总理和戴琪通话中,中美“加强双边经贸往来与合作”达成了一致,对“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交换了意见,在“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方面进行了交涉,如何理解上述消息?

何伟文:我理解,刘鹤副总理与戴琪的通话,有三个侧面:第一个侧面是比较积极的,双方要交流,要保持合作;第二个侧面是中性的,对第一阶段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些交流沟通,也没有说是好或者不好,就是客观的;第三个侧面是呈交锋之势的,刘鹤要求美方取消关税,放弃对中国的制裁,戴琪讲的是中国必须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贸易体制,这是尖锐的交锋。

我觉得重点就在这里,美国用谎言和我们谈道理,这哪里有道理可谈?我们必须要把美国这些谎言给彻底推翻。

首先,美方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了14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不按规则办了,说我们违反国际规则。但事实是什么?

我查了一下咱们的海关统计,1979年中美建交的时候刚刚开始贸易,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是18.6亿美元。22年后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年,美国对中国出口额是262亿美元,增加14倍。所以不是到80年代中期,是一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2002年到2020年,18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460%,对全球出口额增长了101%。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明显快得多。这是中国不守规则?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同期增加了2倍多,对中国出口增加了4倍多,当然是美国占了大便宜,怎么是中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呢?得了实惠还卖乖,没有这个道理。

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其次,美国说在世贸组织告了中国27个案子,美国全赢了。是吗?

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到现在,争端解决机制一共立案了606个案子,当被告的大概率都输,当被告最多的是谁呢?是美国,当了159次被告,占了1/4还多,中国当过47次,欧盟当过89次,美国是中国的3倍还多,美国当被告的次数比中国加上欧盟还多。很显然,最大的国际规则违反者是美国,不是中国。

关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去年9月,世贸专家组裁定美国违反关贸总协定,美国自己是最大的规则违反者。

第三,美国在世贸组织告中国都赢了?这也是他们的谎言。2019年7月16日,世贸组织裁定,美国对中国11项反补贴措施违规,到了11月份美国还不改正,世贸组织授权中国可以对美国实行报复税,36亿美元,美国输得很惨。

没有中国市场,美国将“被脱钩”

知事:美国打着“规则”的旗号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封锁,应该如何应对?

何伟文:当然,通过谈判、交涉,包括抗争,都是必要的。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物质的力量去改变它。

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实际上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在美国10大芯片公司中的比重非常高,思佳讯80%,高通63%,美光52%,博通50%,英特尔23%。如果他们没有中国市场,收入就降下来了,研发的钱就不够了。

美国过去30年在世界上能够领先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在高科技领域的大量投资,高科技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领头的,而且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短,需要不停地投入,如果把中国市场的收入丢了,它们的投入从哪里来?没有投入就无法保持领先,所以必然要跟中国合作。

再看其他国家,日本韩国也好,欧洲也好,他们追求独立发展,也有许多排除美国的与中国的合作,最后是美国“被脱钩”,这就要看美国能不能承受得起。

就像我们现在回想当年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和中朝达成停战协定,并不是因为中朝跟美国有什么共识,中美之间没有共识,那是因为美国实在打不下去了,被迫签的字。科技竞争将来美国也会“签字”的,而且是被迫签字,否则美国自己要“被脱钩”。

正如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所说,美国声称,结束阿富汗战争是为更好应对大国竞争。再过20年,美国终会发现,他们找错了敌人,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中美矛盾可控,影响不了中国发展

知事:如何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博弈的持久战,中国应该如何应手?

何伟文:短期来说,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双方正在试探能否扩大一些可以合作的领域。从中长期看,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根本矛盾还会存在,就看双方如何把它管控好。

第一,美国不能容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跟它完全不同的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会比它还要好。第二,美国不能容忍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威胁到其科技霸主地位。第三,美国不能容忍中国的和平外交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怕影响到其主导的国际秩序。

这三个“不能忍”是美国对华心态的根本矛盾,不会轻易改变。

但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只要不爆发大规模的直接冲突,矛盾再激烈,仍然是可控的,影响不了中国的发展。

我们应该有三个对策:

第一,美国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头号位置,而中国的首要目标是建设强国。归根结底,中国分两步走实现伟大复兴,还是看中国自己。我们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对美国我们要有两方面准备,一是美国跟中国的矛盾会上升,同时美国跟中国的合作面也会增加。未来更多的是企业、地方层面的合作,所以我们要以两手对两手。

第三,我们不能够光盯着美国。从贸易来看,亚洲和欧洲加在一起,占世界出口总额71.7%,除中国外的欧亚两洲合计占中国贸易总额的70.5%。我们的对外贸易,大头在东半球,不是美国,美国也并不是世界贸易中心。再综合区域内贸易来看,北美地区对东半球的依赖更大,而东半球对西半球的依赖较小。所以中国要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落地,继续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并积极通过“一带一路”把它们串起来,不断发展东半球板块,这样一来美国的相对地位就会下降。从长期来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方略,并且有这个信心。



上一篇:房企“自救”,为地产美元债市场注入暖流
下一篇:外交部: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轮不到美国说三道四
最新回复 (0)
返回